12月6日,由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共同主辦的2023年福建南平綠色高質量發展暨碳計量人才峰會在延召開。會議圍繞加快實施“才聚武夷”行動計劃,以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獲批為契機,更加有效集聚“雙碳”領域人才,推動“雙碳”計量的標準和實踐創新。國內“雙碳”領域的知名院士專家、國家部委司局領導、高校學者、行業精英等齊聚南平,交流思想,凝聚智慧,共探“雙碳”目標下綠色高質量發展新模式、新路徑。
2023年福建南平綠色高質量發展暨碳計量人才峰會在延召開 主辦方供圖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池天河,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廈門大學陳嘉庚講席教授洪明輝,福建省政府副省長常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計量司司長劉紅亮,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孟瑜,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馬愛民,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林長遠,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黃培惠,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院長夏海云,南平市委書記袁超洪,市長林建出席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福建省南平碳計量中心、福建省南平國碳創新研究院等揭牌儀式。
揭牌儀式 施德書 攝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謝華安,中國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學校長付賢智,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教授陳堅,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僑大學教授蔣劍春,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吳明紅通過視頻向峰會召開表示祝賀。中國標準化協會理事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原司長于欣麗,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理事長、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原黨委書記宋顯珠,市政協主席林斌參加會議。
劉紅亮在致辭中說,計量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基礎,是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目標的重要保障,對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福建是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期待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充分發揮福建省的生態資源、區位等優勢,緊密對接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和政策要求,高質量高標準地完成國家碳計量工作,為碳計量標準體系建設提供“福建方案”,為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提供“福建探索”。
孟瑜在峰會上致辭,她說,衛星遙感具有客觀、連續、穩定、大范圍、重復觀測的優點,已成為監測全球碳盤查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衛星遙感也正在成為新一代、國際認可的全球碳核查方法。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依托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建設,持續加強與南平交流合作。作為此次峰會的主辦方之一,我們將與各位專家學者深入交流,碰撞智慧火花,凝聚合作共識,增進團結友誼,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共同推進南平“雙碳”領域科技創新合作走深走實。
馬愛民在致辭中表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核心任務,碳計量、碳監測、碳核算為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和“雙碳”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建設碳計量標準體系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們期待,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獲批建設,將匯聚碳計量領域英才,通過開展碳排放、碳核查等領域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提供碳計量器具、碳計量診斷、碳計量審查等技術服務,搭建碳計量公共服務平臺,助力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林建在會上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豐昌通過視頻發布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融合創新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池天河、洪明輝作主旨演講。
第二批南平市科特派院士專家工作站公布 主辦方供圖
會議為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學術委員會專家頒發聘書,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成果和“揭榜掛帥”項目,公布了第二批南平市科特派院士專家工作站、第一批“才聚武夷”聯絡處、大中專院校人才工作站、在京醫務專家和在京閩籍醫務專家工作室、“千萬工程”建設美麗鄉村暨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人才驛站名單,并為引才使者和引才志愿者頒發聘書。南平工業園區在會上作“雙碳”產業招商推介。“才聚武夷”電子人才卡綜合服務平臺、形象標識、宣傳口號、人才主題曲正式發布。
會議還舉行了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南平市人民政府與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福建省南平碳計量中心與瑞典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辦事處、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福州大學、安踏公司、閩北職業技術學院、福建空天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南平技師學院,福建空天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與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南平工業園區管委會與延平區人民政府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福建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科技廳、省人社廳、省工信廳、中國海峽人才市場、福建省節能中心等相關部門領導,以及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醫科大學、武夷學院、林職院、閩職院等高校領導及部分專家學者參加會議。(施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