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經驗”如何歷久彌新
——福建泉州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調查
經濟日報記者 薛志偉 劉春沐陽
今年是“晉江經驗”提出20周年。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晉江經驗”現在仍然有指導意義。“晉江經驗”發端于晉江、生根在泉州,對福建乃至全國實體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20年來,泉州堅持立足本地優勢,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經濟發展,大力傳承弘揚“晉江經驗”,讓“晉江經驗”歷久彌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一直密切關注和思考晉江的改革發展事業,7次深入晉江調研,2002年總結并提出“晉江經驗”,集中體現在“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好五大關系”,為改革開放大潮中的泉州插上了騰飛翅膀。
20年來,在“晉江經驗”指導下,泉州不斷創造實體經濟發展奇跡,2021年制造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形成紡織服裝、鞋業、建材家居、石油化工、機械裝備、食品飲料、工藝制品、電子信息、紙業印刷9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83%,占比位居全國萬億元GDP城市第一位。
強產業興城市
產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靈魂。“晉江經驗”最為鮮明的特色就是緊緊咬住實體經濟發展不放松。7月份,位于泉州市泉港石化園區的中化學天辰泉州60萬噸/年環氧丙烷項目正式啟動建設。項目建成后將對泉州市石化碳三、碳四產業鏈起到強鏈補鏈作用,帶動泉州紡織服裝、高端鞋材、管道線纜等一批關聯行業發展,加速構建“油頭—化身—紡尾”的石化鏈條。
引進產業園、促項目落地是泉州實施“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工作的生動縮影。目前,泉州正以更高立意、更長遠眼光謀劃這座城市的未來產業圖景。“我們將強攻產業、堅守實業、激發創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成形成勢,做大做強做優現代產業體系。”泉州市委書記劉建洋說,一方面,泉州將抓產業集群集聚,圍繞“8+4”產業體系架構,按照一產一策一專班、一規劃一計劃一方案,明晰產業目標、規劃、路徑和政策支撐。另一方面,泉州將抓產業轉型升級,把工業園區作為產業轉型升級主陣地,加快園區標準化改造,提升研發、設計、檢測、物流、供應鏈金融等服務業態,打造一批產業綜合體、創新綜合體,力爭3年內入園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翻番,打造一批“未來工廠”,培育做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位于泉州洛江區的三一筑工(泉州)建筑科技產業園區項目現場,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施工。目前,廠房1區鋼結構鋼柱、鋼梁、吊車梁已基本完成,正在安裝檁條;廠房內兩條生產線的設備基礎約完成75%。
三一(泉州)筑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韓若冰表示,項目通過整合建筑科技上下游產業鏈,帶動整個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建設。項目投產后預計6年后將實現產值50億元、稅收5億元,有效激發洛江區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活力。
在推動產業能級提升的同時,泉州還著力提升城市能級和品質。泉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蔡海鴻介紹:“今年泉州市圍繞東海核心區提質、古城提質、片區更新、老舊小區(片區)改造、‘聚城暢通’及綜合交通體系提升、生態人文空間提升、村鎮建設、縣域特色亮點八大專項行動,策劃實施‘抓城建提品質’第一批項目741個,總投資3551.6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54.74億元。”
抓創新育科技
作為土生土長的晉江人,福建盼盼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蔡金釵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晉江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晉江經驗”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我們不少企業從‘三閑’起步,廠房是農村的閑置房,工人是村里閑置的勞動力,辦廠的錢不夠就找親戚朋友湊一湊,確實很艱辛。但就是這樣‘土味十足’的鄉鎮企業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誠信經營、頑強拼搏,靠著‘創’和‘闖’,成就了如今享譽海內外的‘晉江制造’。”
作為一家發源于晉江的企業,安踏始終對科技創新有著不懈追求。8月8日,在晉江舉行的安踏年度創新科技大會上,安踏集團發布了最新的自主研發科技創新成果——氮科技中底平臺與碳管懸架系統。
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介紹,從2007年公司上市以來,安踏集團已累計投入超56億元用于自主創新研發,研發開支占比在我國可選消費品上市公司中持續位居前列。目前,安踏集團在中、美、日、韓、意建立了全球五大設計研發中心,主導搭建了覆蓋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由60多所科研機構及200多名科研人員共同參與的全球創新研發網絡。
重視創新、舍得投入是以安踏為代表的泉州眾多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的法寶。改革創新是引領發展的動力,是“晉江經驗”歷久彌新、充滿活力的精神密碼。走在泉州街頭,隨處可見的“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標語彰顯了泉州企業敢創新、拼創新的卓越追求。記者在泉州采訪時了解到,以紡織服裝業、鞋業、衛浴等為代表的傳統企業已紛紛走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轉型升級之路。
安踏集團積極投入前瞻性基礎科學研究,與清華大學、東華大學等知名高校及學術機構在材料科學、人體工程學、運動醫學等領域聯合攻關;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聚焦石墨烯應用端材料創新研發,石墨烯防腐涂料打破國外涂料巨頭壟斷局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九牧集團將尖端科技與衛浴、家居產品相結合,能夠實現如廁、洗漱、沐浴的全場景自動化……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
“九牧集團自1990年創立以來,早已把創新根植于基因中。作為民族衛浴品牌,九牧必須走在科技創新前沿。”九牧集團高級副總裁林曉偉表示,九牧每年將不少于銷售總額的10%投入到科技研發和產品創新中,在全球設有16個研發中心,與意大利、德國等多家設計機構開展合作,自主創新轉化率領先行業水平,為產品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民營企業創新氛圍愈發濃厚的背后離不開長期、穩定的創新文化土壤滋養。如何正確處理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系,處理好發展市場經濟與建設新型服務型政府之間的關系,是“晉江經驗”的核心內涵之一。
泉州市科技局局長王小陽表示,泉州堅持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如通過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增量擴面行動和“百企千家萬次”培訓計劃,建立高企梯次培育機制和培育儲備庫,推動泉州高新技術企業從2015年的265家增長到2021年的1650家;實施“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創新項目”精準引才模式,2021年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10個,累計達49個,高層次人才團隊項目投入產出比達1∶27.29;深化科技放管服改革等。“泉州市科技局將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加大‘初創型科技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進階培育力度。”王小陽說。
重營商優環境
近日,福建省發展改革委(營商辦)推出2022年第二批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典型,向福建省復制推廣,旨在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福建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其中,泉州市創新構建園區標準化用電管理體系入選具體名單,該體系聚焦解決工業(產業)園區入駐企業一次性投資成本高、生產用電運營不高效和園區用電設施運維壓力大等問題,推出園區“開關站(環網室、環網柜)+公用配電室+專變配電室”的供配電模式。
記者了解到,該案例通過打造“一站式”服務,創新供配電模式,實現企業投資更省錢、用電更省心。低壓接入的入園企業可實現零成本辦電,平均每戶節約辦電成本約15萬元;高壓接入的入園企業通過“以租代建”代替“全額投資”,初期投資較傳統一次性投資可降低70%左右,整體供電周期較傳統模式時間上縮短40%。
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泉州市營商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民營經濟發展大市,泉州歷來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特別是近幾年,圍繞傳承創新、弘揚發展“晉江經驗”,出臺《泉州市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文件,加快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動泉州高質量發展。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采訪期間,蔡金釵向記者講述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今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輔材料拉進來、產品送出去都很不順暢。面對困難,泉州相關部門迅速簡化手續給企業辦理車輛通行證,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企業的影響。相關職能部門還通過云視頻等方式了解、幫助企業解決困難。
1個多月后,正當盼盼食品全力投入復工復產時,蔡金釵接到了泉州市領導的電話,詢問他盼盼工廠用電量為什么突然下降,復工復產過程中是否遇到困難需要幫忙。其實,電量下降的原因是啟動了新廠,產能轉移至新廠后舊設備停用。“這通電話看似是小事卻非常暖心,說明政府有主動服務、靠前服務意識,體現了泉州既親又清的政商關系。”蔡金釵說。
走進泉州石獅市寶蓋鎮的卡賓創意園,呈現在眼前的廠房和玻璃房充滿設計感,一旁露天草坪上還有三三兩兩的客人在拍照打卡。“這是我們去年年底新開的創意園區,占地65畝。”卡賓服飾(中國)有限公司公共關系部辦公室主任王敏介紹,2003年卡賓通過招商引資回到石獅,建立了卡賓服飾(中國)有限公司,目前卡賓在石獅有3個園區。
王敏說:“最近幾年政府對企業的幫扶越來越多。讓我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疫情期間,泉州市人社局不僅幫我們解決防護服難題,出臺的助企紓困政策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大幫助。后期我們上了惠企平臺就基本不需要跑部門辦事了,通過網上平臺‘一站式’搞定。”
數字化促轉型
近年來,數字經濟成為福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和新動能。去年11月底召開的福建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也對泉州提出“弘揚‘晉江經驗’,加快數字化轉型發展”新要求。新發展格局下,泉州把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結合、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相結合,競相導入新經濟新業態。
統計顯示,2021年泉州市數字經濟規模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47%,數字經濟逐步成為泉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特別是在制造業數字化方面,泉州大力推進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建設,分行業、分地區指導企業開展智能制造項目建設。
眾多泉州民營企業充分運用數字經濟為實體產業賦能,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融合。目前,泉州的紡織和鞋服產業都已發展成為千億元產業集群。有的鞋服企業建立了運動科學實驗室,針對腳型進行三維立體掃描,有的紡織企業把工業互聯網融入生產經營過程,通過控制中心大屏幕實時觀測每臺機器的運行情況。這些都是數字經濟提升實體產業品牌競爭力的生動案例。
泉州市數字辦主任施國賓表示,目前泉州市超五成規模以上企業參與了數字化改造,累計建成智能車間超100間、數字化生產線近1000條、應用推廣工業機器人超1萬臺,累計推動3000多家企業“上云上平臺”。同時,泉州還建成了華為(晉江)工業互聯網云孵化中心等一批數字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華為(晉江)工業互聯網云孵化中心品牌經理楊玲敏告訴記者,2021年2月,晉江市政府與華為、萬物智聯簽署合作協議,共建“華為(晉江)工業互聯網云孵化中心”。依托華為技術及相關資源,為企業提供華為云資源以及基于華為云的設計仿真、ERP、MES、loT設備物聯等工業軟件解決方案和線上線下服務,為本地企業、高等院校提供一站式開發平臺,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晉江企業邁向云端走向智能化。其中,卡爾美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數字化轉型就是最生動、最典型的案例之一。
位于晉江的卡爾美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營銷、研發和生產為一體的綜合體育用品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專業球服系列、專業跑步運動系列、戶外運動休閑系列等。該公司總裁柯永祥告訴記者,數字化變革給企業帶來了快速發展。“過去僅靠Excel協同管理,部門間銜接容易出現信息差、管理信息孤島;自有工廠訂單的生產進度無法全面跟蹤,從排產到各個工序之間的流轉無法追溯;外發協同的訂單生產進度也無法有效管控。”柯永祥表示,針對這些痛點,公司與華為(晉江)工業互聯網云孵化中心合作,開發了樣衣開發系統、生產管理系統和倉庫管理系統,將打樣過程透明化,提升研發與生產間的協同效率。同時,對生產過程實時調度,實現生產過程中各工序間透明流轉,極大提高生產效率。
在位于泉州市永春縣的福建良瓷科技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福建省首個衛生陶瓷行業5G智慧產業園。作為一家綜合性衛生陶瓷制品生產企業,良瓷科技運用5G技術重點從精益生產、質量管理、能源管理、訂單管理、物料管理、可視化云設計等6個方面進行工業互聯整合,打造高度數字化工廠,實現行業首創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的落地實施有效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工業系統與設備的維修和維護效率,提升了廠區的運營效率。
“下一階段我們將以數字賦能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培育更多龍頭、專精特新企業,提升產業高度和競爭力,推動泉州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施國賓表示。
“泉州已經站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持續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發達、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歷史厚重、在外泉商和僑港澳臺資源豐富等獨特優勢,實施‘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戰略,加快建設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劉建洋說。
調查手記
做強民營經濟重在營商環境
劉春沐陽
民營經濟是泉州發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優勢所在,“晉江經驗”就發端于民營經濟。20年來,泉州民營企業正是在“晉江經驗”指導下,始終專注一件衣、一雙鞋、一片紙、一個水龍頭等,硬是把紡織鞋服、食品飲料、建材家居等產業發展成9個千億元產業集群,創造出超兩萬億元的制造業大盤,工業增加值占福建三分之一,穩居全國前十,一批“泉州造”亮相奧運、登上太空。
當下的泉州正站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起點上,如何持續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厚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營商環境是一個重要課題。
首先,應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發達優勢,堅持將扶持優質本土企業做大做強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激發本土企業內生動力。引導行業標桿企業通過增資擴產打造“鏈主型”企業,開展抓創新促應用專項行動,以部分企業數字化改造示范項目為引領,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
其次,要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傳承政企互動好傳統,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泉州正加快籌建民營經濟研究院,完善政企互動平臺體系,更好把握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敏感點、需求點,把黨委政府想做的和企業想要的有機結合起來,幫助民營經濟走向更廣闊舞臺。
此外,要進一步擴大開放,著力增強城市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拿出更多真招實招,不斷提升城市軟硬環境,讓人才安居樂業、讓企業安心創業。一方面,構建更有力的開放招商體系;另一方面,搭建更多開放合作平臺,對標國際國內先進城市,按照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要求,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誠實守信的人文環境和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